签署完成后,若数据电文的内容、形式或是电子签名出现任何变动,能够通过特定技术予以察觉。
君子签电子签约系统中,电子合同之所以具备不可篡改性,关键在于借助时间戳技术搭配数字签名技术,以此来证实合同未被篡改,或者一旦篡改便能被发现。
在电子合同范畴内,时间是极为关键的信息要素。在传统书面合同里,文件签署日期与签名同样都是防范文件遭伪造和篡改的核心要点。具有法律效力的时间戳,由国家授时中心承担时间的授时与守时监测工作,正是基于其守时监测职能,确保了时间戳证书内时间的精准性与不可被篡改。
电子合同的签署环节,是依靠电子签名,也就是数字签名技术来达成的,采用高等级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处理。电子签名实际上是签名者认可签名原文件内容(可以是一份文档、一张图片等),运用代表自身身份的 “钥匙” 进行加密后所生成的一段数字串(即 “数字签名”)。随后,将其与签名或公章的图像化数据、签名者本人的数字证书以及签名原文件组合成结构化文档,如此便得到了已加盖电子印章的文件。数字签名技术保障了签名原文件是由签名者本人签署并发送,而且签名原文件未被篡改。
电子合同签署后的数据传输过程同样涉及加密与解密流程。发送数据电文形式的电子合同时,发送方运用哈希函数(HASH)从数据电文文本生成数据电文摘要,接着用自己的私钥对该摘要予以加密,加密后的摘要作为数字签名,与数据电文一并发送给接收方。接收方首先使用和发送方相同的哈希函数,从接收到的原始数据电文中计算出数据电文摘要,然后用发送方的公钥对数据电文附带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。倘若这两个摘要一致,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源自发送方。电子合同签署完毕后,倘若签名人对签名进行改动,也就意味着对数据电文摘要的加密值发生了改变,这种改动极易被识别出来。因为这要么会导致用公钥解密失败,要么会致使公钥解密后得到的摘要值,与所收到的数据电文再次进行哈希运算后的摘要值不一致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