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区块链,真的是红到发紫的Fin-tech,互联网金融、供应链、哪个行业热门哪里就有它。在中国,从小众冷门到全民热捧,区块链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。
大火的区块链具有典型的“去中心化、公开透明、去中介”等基本特性,于是,人们注意到,利用这样的特性,我们能“颠覆”不少事,比如说,用来做数据存证——去中心化,意味着不再需要权威机构;公开透明,意味着用技术剔除了人为黑箱操作的任何可能;去中介,意味着告别第三方,省钱划算在前方……
秉持以上观念,市面上开始大量出现各种提供“电子合同区块链存证”服务的公司。而在服务介绍上,基本上都会宣扬自己联合了一串单位和机构搞了区块链联盟,数据全链条每个节点都有存证,从此数据安全可靠防篡改,为了增强可信度,有的还会特别强调说,已经将公证、鉴定、仲裁……等各种权威机关也纳入了区块存证链条,数据在权威方均有存证,大可放心。
究竟这种电子合同区块链存证靠谱不靠谱,可信不可信呢,有没有什么BUG和问题呢?
先来看看这类“电子合同区块链存证”常见的宣传内容:
“第一步是将电子合同文件进行摘要计算,生成数字指纹哈希值,哈希值是不可反算的,这就实现了对合同内容的加密。然后,电子合同的签署时间、主体、文件哈希值等信息,会广播到区块链上所有成员的各自节点上,一经存储,不可篡改。”
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好,一点存证,处处皆存啊,一点儿都没有可钻的漏洞啊……
慢着!电子合同文件的数字指纹是在生成以后才广播出去的?也就是说原始版的数字指纹只在某1个节点上拥有?那要是这个节点把合同文件改了以后才生成数字指纹呢?岂不是广播出去的也是篡改以后的内容?
再有,区块链技术的定义有几个基本的要求,每一层都是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:
1、区块式存储数据
2、数据要加密并验证
3、具备共识机制
4、涵盖激励机制
5、要有智能合约
而根据上述描述过程,基本上是只做到了第1、2点,但这和现有的数据存证手段没有任何突出的区别,况且没有后面的共识机制、智能合约保障,意味着根本就没有确保不形成中心化的机制,对于任何一个节点在传输或者存储上的意外和出错不但无法解决,有了问题也没有监督,这直接就会导致最终的存证结果也是不可信任的。
立即咨询
工作日:9:00-12:00~13:30-18:00
免登录,在线真人客服咨询
咨询后,回看咨询记录更方便
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主动回访
帮助中心
关注我们
文件快速签署,产品动态即时了解
返回顶部